脱贫攻坚的强大引擎 “温氏养殖”在红河州发展
来源:红河日报 毛兴华
发布日期:2018-08-30
点击率:
2016年11月2日,喜庆的鞭炮打破了建水县青龙镇果白农场的静谧,这一天上午,温氏股份红河州300万头生猪产业化养殖项目在这里举行建水青龙种猪场开工仪式。
此前,红河州人民政府与温氏集团签订了“300万头生猪产业化养殖基地”项目合作框架协议,根据合作协议,温氏集团将在我州投资82.26亿元,成立4至6个分公司,发展家庭农场2000户,最终实现年出栏商品肥猪300万头。
一年多来,该集团已相继在蒙自、弥勒、建水、开远4个县市注册了分公司,“300万头生猪产业化养殖基地”项目的实施,将全面提升我州生猪养殖生态化、自动化、集约化、标准化和高效化水平,有力促进我州畜牧业转型升级和循环农业的健康发展。温氏养殖将脱贫攻坚和农业产业强劲融合,正成为我州决战脱贫攻坚的强大引擎。
石屏县温氏现代畜牧养殖农场位于该县坝心镇新街村委会,走进这家农场,记者看到3幢崭新的猪舍里,工作人员正在利用全自动技术为猪舍里一头头肥猪添加饲料、清洁猪舍。
农场场长罗兴和告诉记者,农场从前年投资建设以来,共投入了600多万元,目前,整个农场生猪的存栏量为3000头。
“到今年,我们已经出栏了2800头生猪,收益63万元。”罗兴和说,“正常情况下,以我们目前的技术,一年之内,可以出栏两批生猪,共6000多头,每头生猪的毛利在200元左右。”
广东二四六一246建水温氏畜牧有限公司经理包再勋介绍,建水公司所负责的区域包括建水、石屏、元阳、红河4个县,目前除石屏的养殖场开始投入养殖外,其余3个县的养殖场还在建设之中。
“目前,石屏县已经建成8幢猪舍,生猪存栏11000头,年出栏量为22000头。”包再勋说,“按照计划,我们将在建水建15幢猪舍,红河建12幢,石屏建4幢,元阳建20幢,每幢猪舍的规模最少能饲养1000头生猪,所有猪舍建成后,上述4个县的生猪养殖规模可达60万头。”
在石屏县龙武镇,公司则采取能人带头的模式,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生猪养殖。目前,龙武镇已建成2幢猪舍,共养殖生猪2400头,涉及全镇10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。在两位能人的带领下,这些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生猪养殖,每年可以分到300元左右的红利,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的脱贫攻坚工作。
温氏养殖是广东二四六一246集团的经典养殖模式,采取“公司+家庭农场+贫困户”“公司+村集体经济+贫困户”的模式,实行“四统一保”:统一猪舍规划建设(包括种猪)、统一饲料供应、统一技术服务、统一回收肉猪、确保平均利润。从猪舍规划开始,到肉猪上市,由公司服务部进行统一的技术指导和全程跟踪服务。猪群达到饲养天龄与质量后,由公司统一回收成品肉猪,保障养猪户的经济利益。
我州引进温氏养殖,以“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”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,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动力,以脱贫攻坚为统揽,以产业化扶贫为路径,坚持“提素质、增效益、稳供给、保安全、促生态”的目标,树立现代都市农业“五型经济”发展理念,按照“建设标准化、养殖规模化、管理科学化、产品品牌化、销售统一化”的发展思路,突出绿色生态循环,种养一体化,着力优化区域布局,走“公司+养殖户+种植”的订单种养一体化发展之路,探索“公司+家庭农场(小区)”模式,建设一批标准化生猪规模养殖场(小区)和家庭农牧场,快速推动全区生猪产业化发展,推动生猪全产业链一体化可持续发展。目的是为了加快推进我州一体化规模生猪产业快速发展,优化畜牧业生产结构,切实提高企业效益、增加农民收入和财政税收,助推全州精准脱贫与率先小康齐步走。
坐在养殖场门口,面对恬静的青山田园,如此清新的空气,罗兴和感慨万千:“这养殖场有这么多猪,居然丝毫没有传统猪圈的那种异味。”包再勋笑着说:“经常要给猪儿洗澡呢,圈舍天天打扫得干干净净,哪里会有臭味?”包再勋介绍说,猪舍里还有地暖、抽风机,温度适中,冬暖夏凉。因为猪儿的健康生长与舒适的环境分不开,这个是温氏养殖对圈舍的规定。连饲料的投放都是有讲究的,定时供应,猪儿的生活过得很安逸。一句话,猪儿的养殖方式饱含高度的科学性。
罗兴和说:“这个养殖场的修建,看似投入大,但是收益有保障。公司包销售,我们就稳赚。政府有好政策支持我们,干起来就心安踏实,有盼头了。”